首先科普一下,攢局團建題目的正確讀音是攢(cuán)局,應該是北京方言,反正我們哈爾濱人也會用。
大意就是呼朋喚友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一下,最常見的就是攢個飯局,或者茶局、酒局、麻將局,甚至咖啡局,早些年我哈人民還喜歡攢洗澡局,反正載體的形式千變萬化,但核心奧義只有一個,大家必須有一個在一起聊天八卦的環境。
團建呢,emmm,屬于只要上過班的人都會經歷的事情,所謂團隊建設,按照知乎一位知名大V「無良HR」的說法,通常情況是為了解決三件事情——
1、讓員工互相認識。
2、讓緊張的員工放松一下。
3、讓老板獲得一種我為員工花錢了我是好老板的自我安慰。
知乎用戶:無良HR
太過專業性的團建問題,屬于人力資源管理學的范疇,我們就不在這里討論了,今天就說一個團建的分支意義:增進領導與同事之間的感情,到底用什么辦法呢?
我的答案很簡單:攢局。最簡單是事情就是攢個飯局。
很多管理者看不起飯局,覺得粗俗,無聊,沒有意義。我微信上有個朋友,過年前咨詢過我關于團建的問題,起因就是領導要把團建和年會放在一起搞,又不想吃飯+洗澡。
但你要是讓他提建議,他肯定是不會有什么建議的,畢竟領導,天生是要來做選擇題的,而不是問答題,因此,皮球就又踢到下屬這一邊。
想增進感情,又不想攢飯局,怎么辦呢?
我在華商網時,有領導特別喜歡組織看電影,每次熱門電影上映后都要組織全部門一同觀看,公費。當然,這個行為我是舉雙手贊成的,畢竟可以不花錢看電影。
但是,黑布隆冬的電影院,大家正襟危坐盯著大屏幕,看電影能增進個毛線感情呢?和女朋友一起看電影好歹還能搞點小動作,和同事一起看電影,你還能抓女同事的小手嘛?
所以就回到了我第一段的結論,活動的形式千變萬化,但必須有一個在一起聊天八卦的環境。
別說什么中式酒局文化或飯局文化,咱們今天討論的是正常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同齡同事飯局,沒有油膩的中年男子、令人生厭的親戚,以及無聊的打圈。如果你覺得這種飯局根本沒有,那我對你的生存環境報以深切的同情。
回到正題,攢局,無論是飯局還是茶局,吃吃喝喝,狀態放松后,才能打開話匣子,聊點和工作無關的事情,碰一下愛好圈的交集。當然,如果硬要覺得飯局低俗,其實喝茶喝咖啡、甚至打個高爾夫也可以,但這總是有成本的,餐飲文化的優勢就脫穎而出了。
飯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時間安排上可以見縫插針。午休時間、下班時間,反正都是飯點,只要領導同事關系不太緊張,跟誰吃不是吃呢?反正是公司出錢。所以這里有一點要明確,令人不生厭的團建有一個底線——別在大家休息時間亂搞。
我在華商網時,還有一個領導,非常熱衷帶領大家進山游玩。這種團建,按理說符合聊天八卦環境的條件了吧?但問題是:首先,高頻次的周末爬山,你丫擾民擾得大家敢怒不敢言啊,這就叫亂搞。
其次,公司出游,其實只能增進公司內的原生態關系。什么意思呢?即,你可以很清晰地觀察出,公司誰和誰的關系比較好,大家瞬間結成N個小團隊,各自竊竊私語…所以出游,其實本質上只是公司福利,千萬別提團建。
你看,飯局的優勢就出來了。
尤其是公司小部門之間的飯局,以不帶領導的飯局為最優選。畢竟,短時間內增進同事感情的途徑只有兩種:1、分享公司八卦。2、吐槽其他部門的同事,以及吐槽領導。
常言說,擁有一個共同討厭的人,能兩個女人瞬間成為閨蜜,而擁有一個共同的抱怨對象,也能讓兩個同事瞬間成為知己!酒足飯飽八卦聊完,抱怨完領導同事,一桌人面色紅潤,心滿意足離開,第二天回到單位,看到昨天飯局上提到的人,還能心照不宣地確認眼神,革命情誼就在這個過程中升華了,感情自然也更進了一步~什么?你要加需求?看在咱們都討厭那誰的份兒上,這次就讓你插隊吧~
明白了吧,這就是攢局的奧妙,不一定飯局,如果條件允許,星巴克都可以,別人能談幾個億的投資買賣,我們為啥不能就著星冰樂抱怨領導呢?
當然,如果有領導在場的話,最好就以無傷大雅的八卦優先了,或者聊聊美劇、足球,保不齊就能找到革命同志,什么,你也覺得利物浦習慣性掉鏈子?同志,我可找到你了。
總而言之,不要太小看攢局了。杯酒釋兵權、二桃殺三士,飯局上如果操作得當也是能干大事的。王勃同志的《滕王閣序》,如果沒記錯,就是在一個飯局上寫出來的。
當然,反面例子也有的。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宋在上朝前食指大動,本以為等會有局可以一飽口福,但鄭靈公就是不請他吃王八湯,公子宋大怒,強行用嘗了一口就走了(染指一詞的來源)。再后來,公子宋就把鄭靈公宰了。李德勝同志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請客吃飯出了問題,可是會鬧革命的…
因此這個吃貨的故事告訴我們,飯局真的很重要…比如本文的題圖,就是一次失敗的飯局和團建。【來自一位員工的心聲】
轉載需授權:http://languagelearningtoday.com/news/687.html
上一篇:團建的心靈雞湯要怎么喝才更有療效? | 下一篇:三天的素質拓展訓練是這么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