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搞團隊建設?做生意有無數種形式,一個人的生意也可以做的紅紅火火,賺錢能力不一定比一伙人差。
但是市場上大多數生意是由一個企業、一伙人來完成的,就會形成所謂的團隊。
做生意,靠團隊作戰,就不得不面對團隊戰斗力的客觀現實問題。
團隊戰斗力,核心影響因素之一是團隊成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個人做一件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由對應的壓力和誘惑來決定的。
高風險+高回報=強壓力+強誘惑=強主動性,低風險+低回報=低壓力+低誘惑=弱主動性。
團隊中不同的角色,對應著不同的風險和回報,老板=高風險+高回報=強壓力+強誘惑=強主動性,打工者/員工=低風險+低回報=低壓力+低誘惑=弱主動性(管理者,理論上也是打工者,主動性相對普通員工略強,相對老板,差距還是很大)。
打工者的壓力和誘惑,永遠趕不上老板的壓力和誘惑,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差一大截!
這樣來看,一個團隊戰斗力的強弱,很大部分是由團隊中團隊成員老板和員工的數量來決定的;理論上來講,要是一個團隊的成員都是老板的話,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最高的;要是一個團隊只有一個人是老板,其他人都是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最差的。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團隊中老板的人數低于3%,剩下的都是打工者。
打工角色的屬性特征很明顯:
1. 工作的動力,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的主動性不行(如上文所說)。
打工的角色:員工是在老板的庇護下生存,不用面對殘酷的市場環境,沒有強大的壓力。
注定員工的工作也是是被老板安排的,注定要拿著相對固定的工資,注定回報和創造的價值微相關,也就沒有強大的誘惑。
沒有強大的誘惑,沒有強大的壓力,就沒有強大的動力,也就沒有強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搞團隊建設,團隊戰斗力可想而知。
2.打工的思維:工資就那么多,能少干就少干,最好不干。
于是,十分的成績,5分靠實干,5分靠馬屁。
3.打工的心態:被動心態。
老板喊干什么,員工就干什么!
沒有強烈的壓力和誘惑,沒有成長提升的動力,干著上面安排的工作,員工每天都處于被動重復機械的工作狀態。
4.干自己家的事情,干好比干完更重要;
干別人家的事情,干完比干好更重要;
員工都是干著地主家的活,都想早點干完,不搞團隊建設,結果可想而知。
5. 打工的眼界和格局。
大多數員工的眼界和格局很小,只局限于公司那一畝三分地,能力遲遲不能突破,老板必然事必躬親,處處救火。
現實生活中,老板花錢請人來干活,員工提供服務,老板就是顧客,是顧客都是有上帝心理的。
上帝只會想,我給你發了那么多工資,你同意我給你發的工資,來干我的活,就默認應該符合我的干活標準。老板對員工期望往往是很高的“我給錢了,我自己怎么干,你員工就應該怎么干。”
而大多數時候,員工,卻以打工者的角色,打工的思維和打工的心態(詳細如上文)來為老板提供服務。
干出來的東西,和老板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搞團隊建設,就是要針對人性,研究人性,利用人性,搞一些事情來激發員工的源動力,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團隊戰斗力,實現公司(老板)的經營目的。
轉載需授權:http://languagelearningtoday.com/news/473.html
上一篇:走到哪里,就把團隊建設搞到哪里 | 下一篇:作為銷售團隊領導,該如何有效的加強團隊建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