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外地主持培訓,做完第一天上午的準備活動,向大家介紹了各個帶隊的培訓師之后,有一個年輕的培訓師,跑到他的那個隊跟的,和大家說:“你們就是我的人了,跟我走。”他當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如果從學員的心理狀態講,這樣說大有好處,因為它表明了培訓師的立場和態度,“我們是一家的”,學員就從無依無靠變得心里踏實了。
我曾經有過一次很有意思的培訓經歷.學員是來自國內最大民企的近百個學員。這是一次設計得很特別的培訓,整個上午是室內培訓,下午大家分成隊,做兩個團隊合作項目—《傳真》和《七巧板》,以及一個競賽項目。我的任務是在下午給其中一個隊做這兩個項目。按照課程設計,我們做項目的時間只有不到兩個小時。培訓結束后,學員們陸陸續續從宿舍樓出來去上車,我們六七個培訓師在路口等著給學員送行。這個時候,我帶的這個隊的隊長,突然帶著所有的隊員跑過來,我以為他們是希望和我合個影,因為這是司空見慣的事。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隊長指示所有的隊員在我面前排成一排,然后大家整齊地向我鞠躬致謝。我有點兒意外,其他所有的培訓師都驚奇不已。事后,有個年輕的培訓師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們都是帶這兩個項目,也是短短的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你怎么就可以讓學員產生如此敬意?我們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項目組織有序,回顧的時間雖然不長,但講解認真到位,學員感覺也很震撼,可我們怎么沒有得到學員這樣的尊重?”
我認真地回憶了一下培訓的過程,發現只有一個地方和他們做得不一樣,就是在最后的競賽項目中,因為是另外一位主帶老師主持這個項目,我和其他幾個帶隊的培訓師就沒有事情了,他們幾個人聚在一邊聊天,而我卻一直陪在我的隊里,回答他們的問題,確認競賽規則,組織大家反復練習,糾正錯誤,以至他們在竟賽中拿到了冠軍,因此,他們為了這個才感謝我,僅此而已。
因此,作為拓展訓練的培訓師一定要從始至終融入這個團隊,只要學員沒有離開拓展場地,就要盡可能地和大家打成一片,誠心誠意地幫助學員,幫助每個隊員進步,幫助整個團隊成長。而且,培訓師對自己要有這樣一種要求:團隊成長了,進步了,取得成績了,這是我的義務,是我應該做的:反之,團隊沒有成長進步,沒有取得成績,這就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了。因此要想學員之所想,急學員之所急,把學員之團隊的進步當成自己的進步,把他們的成功當成自己的成功。(事實上,不是“當成”,這就是你的成功,因為是你的努力讓團隊成功了,所以你成功了)
可是,在以往的培訓過程中,我見到一些培訓師不是這樣做的,他們把自己和學員分得很清楚。他們認為,學員能不能進步,能不能成功是他們自己的事,和我沒有關系,因此總是與團隊若即若離。還有些入行不久的培訓師,缺乏經驗,做項目的時候和團隊在一起,等到自己的團隊參加由別的培訓師主持的大項目,或競賽項目的時候,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其實這恰恰是你的團隊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在場,學員會很失落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擺正我們自己(培訓師)在培訓中的位置,理順與學員的關系。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你就無法得到學員的尊重,也得不到好的培訓效果。
曾經很偶然地看到了一幕有趣的情景劇,名字是我后來起的,叫作發生在培訓師與學員之間的“斗雞博弈”》。
有一年,一家培訓機構借用我們公司的培訓場所,因為他們來自外省。我很想知道這些同行是怎么做戶外體驗式培訓的,就沒有離開。天黑之后,他們的學員從天津趕來,一個很是威嚴的壯漢(根據他接下來的表現,我都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稱呼他為培訓師)把上百個學員集合好后,宣布去大教室做熱身,大教室距離集合地點近三百米,他把學員排成四路縱隊,在夜色中帶著他們向大教室走去,我跟在整個隊伍的后面。也許是新鮮感,也許是其他什么原因,一些學員在隊伍里邊走邊說話。就在這時,讓漢突然高聲嚴厲地發出“立定”的口令,沒有人知道是為什么,于是百十號學員在黑暗中呆呆地看著他租壯的身影,不知道他要做什么。靜默了一會兒后,他下達了第二道命令:“剛才在說話的學員,出列!”聲音洪亮、嚴歷,我有點兒吃驚,不知學員會做出什么反應。也許是被他嚇著了,好長時間沒人說話,、也沒有人站出來。于是,他加重了語氣:“已經5分鐘了,說話的學員,請站出來!”即使是這樣,還是沒有人敢站出來,因為沒有人知道出來的后果是什么。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了他等得有點不耐煩,開始"做思想工作”,“有本事說,沒有膽量站出來嗎?”依然很久沒有人理他,“已經15分鐘了,不要耽誤大家的時間!”他開始施加壓力,有少數學員已經失去了耐心,開始相互地小聲嘟囔。他聽到后,厲聲制止:“不要說話!”于是,又是長時間的寂靜。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典型的“斗雞博弈嗎”?
(心理旁白)斗雞博弈是眾多博弈中的一種,在此種博弈中,一旦博奔形成,局中雙方任何一方的退卻、退讓都將顏面盡失,像斗敗的公雞一樣惹人恥笑。堅持下去的一方將成為勝利者,獲得較大的收益,因此,誰也不能退。但問題是,這樣僵持下去雙方都要消耗利益,堅持的時間越長,損失的利益越大。當損失逐漸加大的時候,雙方不得不絞盡腦汁地去尋找既維護面子,又能結束此博弈的方法,可找到這樣的辦法實屬不易,因此,陷人兩難。無法預測結果,是斗雞博弈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此時,這個壯漢怎樣改變這種進退不得的局面,是我最想知道的事。 “25 分鐘了”。他壓低嗓音又“壓迫"學員,但是,從他的聲音里聽不出有絲毫改變立場的表示,給人的感覺是他一定會堅定地“戰斗”到底的。坦率地說,我開始為這個“小公雞”捏一把汗了,一連串的問題跳到我的腦海里—如果學員也有奉陪到底的決心,那可怎么收場呢?今晚的熱身還做不做?耽誤了培訓計劃怎么辦?萬一有個熱血青年和他發生面對面的爭執、辯論并引發沖突怎么辦?學員單位的領導對此舉有意見怎么辦呢?那么多的“為什么”,不知“小公雞”挺著胸驕傲地站在博弈臺上之前,有沒有想過這些問題?
初夏的夜晚,月涼星稀,空氣中流淌著莊稼地里燒焦麥稈和農家肥混合而成的鄉土氣息,夜風帶著這種和平安詳的味道輕輕拂過如同“兵馬俑~一般佇立的學員們,搖曳的柳枝把路燈的昏黃打在那些呆滯或無奈的臉上。時間還在一秒一秒地流走,我心里想,有三十多分鐘了..
突然,沉寂已久的學員隊伍中爆發了一聲吶喊,響徹夜空,震驚了每個人。我立刻意識到,“熱血青年”隆重登場了!
“報告,剛才是我在說話,和他們沒關系,要殺要剮由你!”
(心理旁白)“要殺要剮由你!”這句話是我根據他說話時那種大無畏的氣勢,把他滯留在心里沒有說出口的那幾個字硬是從他嘴里挖出來,添加上去的,以便讓大家更容易體會他當時那種舍已為人的英雄氣概。因為此時所有的人都明白,說話的人根本不是他。我當時聽到的只是一些女孩子的嘰嘰喳喳,他是為了保護他人挺身而出的。
壯漢大喜(差一點兒就笑出來),并飛快地做出指示:“出列,20個俯臥撐!”
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走出了隊列,他的樣子就是我們常在大學校園里見到的那些從偏遠山區經過苦讀而成為大學生的形象,身材枯瘦,但結實健康,戴著近視眼鏡,面容樸實無華。他走到隊伍旁邊的路上,二話不說,一口氣做了20個俯臥撐,然后,從容地站在原地等候壯漢的下一個指令。此時,我想,小伙子的人氣指數一定在迅速飆升,也一定多了不少粉絲。隊伍繼續向大教室進發了。大家低著頭,默默地走著,有點像被押解的戰俘。心理旁白)在斗雞博弈中,“第三方力量”的出現,可以導致雙方獲得次好的結果,就好像斗雞被人為地隔開了,他們都可以驕傲地說:“不是我不想斗下去,是他不讓!”于是,雙方都保留了面子,從而獲得平均收益。但是,“第三方力量”的出現是極其罕見的,因為這關系到“第三方的收益,只有一幫三方誠意領輕利推的限限,這種狀況才會發生。這出就是為什么“見義勇為的行為~被高度評價并受人敬仰的原因了。
在這場博棄中,那個小伙子是第三方的力量.因為他站了出來,才讓壯漢擺脫了窘境。我們實在想不出他還能有什么保全面子的辦法。古人講,知恥而后勇,不知這位壯漢能不能從這場博弈中語出道理,從而改變自己在培訓中的角色定位。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這個事情.于是在車的外蒼茫的夜色和點點燈光的伴隨下,腦海中浮現了兩個感悟:
第一,作為一個培訓師,一定要猩正自己與學員的關系。把自已定位成學員成功或“成事”的促進者、建議者,面不是管教者。因為在成人培訓中,培訓師與學員的關系應該是對等的,在培訓專業上,你有專業知諷、技能和經驗,但是,在其倫行業上學員是專家,或在其他能力上,學員比你強,誰也不比誰低一點兒,因此大家應該是彼此尊重、相互學習的關系。此外,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人,有什么理由“一定、必須”聽命于他人呢?所以說,即便你是培訓師,也萬萬不可把自己擺錯了地方,把與學員的關系看成“我行你不行”的師生關系,上司與下屬的“令行關系,或是“長官”與“新兵” 的絕對服從關系,如果培訓師沒有很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就會嚴重影響培訓效果了。
第二,斗雞博弈的可能性在教學過程中大量存在。培訓師要有足夠的警惕性,一旦發現有形成斗雞博弈的可能,就要及時避開,千萬不要因為面子而成了“斗雞”。有個朋友是個挺不錯的培訓師,一次,在給一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干部講管理理論的時候,因為某一觀點與該企業的一個副總發生了辯論。坦率地講,朋友的觀點沒有大毛病,但副總看問題也會有自己獨特的視角。當副總質疑這個觀點的時候,朋友擔心如果不說服副總,有損自己的“專家形象”,因此據理力爭。而副總當著這么多的下屬,也無法退讓,于是兩只斗雞出現了,斗雞博弈形成了。因為沒有“第三方力量”出現,其結果是,這個企業鄭重聲明:今后再也不要請這個人講課了。
轉載需授權:http://languagelearningtoday.com/news/1087.html
上一篇:做最好的拓展培訓師-獲得良好培訓效果的五個要因 | 下一篇:做最好的拓展培訓師-培訓師的應變能力 |